在畜牧業發展的各大要素中,牲畜疫病防控不僅關系到企業的直接產量和品質,管理不當時更可能給企業帶來不可挽回的損失。面對日益增長的生產規模和品控要求,傳統疫病防控的管理方式存在較大的瓶頸:盤點效率低、疫病防控數據難以精確到個體等。而RFID手持終端以及RFID標簽代替加入到耳標系統中,則從疫病防控的不同環節進行了效率的提升。本文將從三個方面詳細闡述在具體環節中的實際應用表現。
群讀群掃與個體編碼實現無遺漏統計
RFID手持終端的核心優勢在于其非接觸式批量讀取能力與唯一身份標識系統,可以在提升統計效率的同時完成精確的記錄。對比傳統人工盤點需逐只通過人工識讀或掃碼的方式記錄牲畜信息,單次盤點耗時長且易出錯,而RFID設備可在巡場過程中同步完成全群牲畜的盤點管理,快速完成精確但單個標號的精確統計和記錄操作。例如,某生豬養殖場部署RFID手持終端后,單日可執行分區統計與個體管理,實時更新每只動物的耳標編碼、疫苗接種記錄、疾病治療檔案等關鍵數據。這種高頻數據采集不僅解決了傳統管理的效率問題,還可以在統計時自動讀取疫苗記錄,快速完成片區內的接種統計工作。
案例:甘肅某牛場通過RFID手持終端實現精準盤點,工作人員可在每日的日常巡查場地時同時完成疫苗防控統計工作。當系統發現某頭牛的疫苗接種記錄缺失時,自動精確篩選對應耳標編碼進行提醒補種,最終將疫苗覆蓋率從85%提升至99.7%。
精確標記實現疫病的風險多層級管理
RFID手持終端的價值不僅在于快速的統計,對于疫病防控還可以實現多層級的管理。通過RFID手持終端的快速盤點能力實現的每日多次統計,可以實現單個牲畜的完整統計鏈條,例如每次更換圈欄、放牧區時都進行一次盤點,即可獲取到所有牲畜的行動軌跡。當發現疫病后,可以通過自動匹配系統,對有接觸的其他牲畜個體進行多層級的風險管理。對有風險個體進行快速標記從而實現重點跟進。從而實現管控治療效益的最大化,避免過度處理或控制不足的情況發生。
案例:內蒙古某馬場通過RFID+傳感器技術,在流感爆發初期精準鎖定5頭高風險個體,通過追查放牧片區后快速進行有效隔離和治療,將疫情擴散范圍控制在2%以內,經濟損失減少90%。
從“耳標”到“云端”的全面智能化管理
RFID除了在基礎操作層面帶來效率的提升,其帶來的數據完整性、精確性更是提供了全面信息化的能力,讓從單個的耳標信息記錄,進化為全云端的疫病防控管理一體化系統。不僅可以做到唯一標記和對應的疫苗、疾病、體檢信息關聯,還可以聯動天氣變化、氣候環境進行疫病風險的提前預測和管理。例如到了流感多發季節則可以提前進行通風和溫濕度的管理,而預測高溫來襲的通知剛發布即可提前準備搭建遮陽篷避免中暑的發生。當監控到體重變化異常時,可以聯動飼料供應進行對應的調整,整合出更為合適的養育方案。這種全云端數據鏈的聯動模式,使得需要周期性匯總、研究再決策的鏈路成為過去時。
案例:新疆某養羊場通過RFID+AI系統預測冬季流感高發期,提前3個月調整飼養密度和疫苗接種計劃,最終將流感感染率從15%降至2%,年節約成本超百萬元。
RFID手持終端在疫病防控領域不僅局限在以上提到的三個場景,還在牲畜體檢、生產銷售一體化等多個環節中有著非常高的效用。而隨著RFID其他應用形式的擴展,還可以實現如固定式自動統計、場域內行動路徑統計等更為先進和全面的數據采集和管理工作。相信隨著畜牧業智能化系統的繼續升級改造,通過RFID采集的多維度詳細數據會有更大的應用價值,同時系統的升級也將助力RFID在更多環節中實現更多應用。期待最終形成AI+RFID的“全面綜合分析+智能自助決策”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