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RFID系統構成來看,一般包括RFID標簽、閱讀器或問詢器和應用三個部份。閱讀器通過射頻信號給標簽提供能量并“詢問”標簽,標簽被激活后將其存儲的標簽信息發送給閱讀器,閱讀器再將讀取的標簽信息發送給應用系統以結合具體的應用背景進行數據的控制、存儲及管理。
RFID標簽一般有標簽天線和標簽芯片組成,標簽天線接收閱讀器發射過來的射頻信號轉化為能量,獲取的能量給標簽芯片供電,當獲取的能量足夠時,標簽芯片被激活,并根據閱讀器的詢問命令完成相應的動作,將芯片上存儲的標簽信息通過調制射頻載波的方法反射給閱讀器。每個標簽具有唯一的電子編碼,用于對所附著的物體進行標識。
標簽能夠存儲有關物體的數據信息,不同類型的芯片存儲空間和存儲方式不同,在RFID管理系統中,每一個標簽中的芯片存儲對應著一個物體的屬性、狀態、編號等信息。標簽通常安裝在物體表面,具有一定的無金屬遮擋的視角。
RFID閱讀器內部主要由數據協議處理器和物理層詢問器組成,其中數據協議處理器負責整個RFID協議的協議棧處理、編解碼處理、邏輯存儲處理以及與應用系統的通信處理;物理層詢問器主要負責射頻信號處理、空中接口數據處理等。由閱讀器產生的射頻信號通過閱讀器天線發射給標簽。標簽的反射信號也通過閱讀器天線接收,并被閱讀器主機解析與識別,從而實現一次標簽的清點或詢問。
應用端主要負責對閱讀器的控制、設置以及對讀取標簽信息的管理,并結合具體應用項目給出適當的判斷與顯示,或對數據進行存儲及管理。應用系統一般與計算機網絡體系鏈接,網絡體系的各層結構由各種RFID中間件控制、訪問。
當一個系統中同時存在RFID標簽、RFID閱讀器和應用時,才可以說這個RFID系統是一個完成的RFID系統,才能完成最簡單的RFID應用。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無論多么龐大的系統,都遵循這個最基本的RFID系統結構,無論是幾十臺閱讀器還是成百上千萬的標簽,都是在此RFID系統結構的基礎上演化而來的。